《陕西日报》专版报道新蒲京官网携手欧姆龙订单培养人才

发布时间: 2012-06-25 00:00 作者: 编辑 访问次数:

6月24日,《陕西日报》第六版以《七个“一流”凸显订单培养特色,校企合作培育国际水准企业员工》为题,报道新蒲京官网携手欧姆龙公司实施人才订单培养的办学历程。

每逢毕业时节,大学校园里都上演着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求职故事。当大多数同学还在焦头烂额地发简历,惴惴不安地等待用人单位的回应时,新蒲京娱乐场官网3245(以下简称陕西工院)的柴小米同学已经进入全球知名的自动化控制及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欧姆龙(上海)公司上班,“公司待遇不错,平均每月能拿3000元左右。”柴小米高兴地说。

柴小米是陕西工院“欧姆龙订单班”的一名同学,跟她一起毕业的其他90名同学也已经在广州、深圳、大连、苏州等国内一线城市的欧姆龙分公司上岗,迈出他们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在这批订单班同学中80%一上岗就是组长,干一年后就能成为班长,从事生产一线的管理工作。对于大多数来自陕西农村的订单班学生来说,一毕业就能去一线城市的大企业工作,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在陕西工院,像她们这样的订单班受益者还有很多很多。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按照企业要求“量身定做”,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订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既能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让企业订得放心、用得满意,又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是校企合作最为有效的方式,深得学校、用人单位和及学生的欢迎。

强强合作,培育国际水准企业员工

“陕西是装备制造业大省,企业发展急需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我们的人才培养就是以企业人才标准为导向、瞄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成才、发展,坚持校企深度合作育人,培养一大批上手快、干得好、潜力足的技术人才服务西部乃至全国经济建设。”陕西工院崔岩院长的一句话道出了该院几十年如一日的办学目标。

如何培养适应社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作为国家百所示范高职学院的陕西工院将目光瞄准了校企合作,将着力点放在了探索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上。近年来,学院根据不同专业的性质和特点,设立了“众喜水泥”、“中联重科”、“宁波雅戈尔”、“索菲特”“陕汽金鼎”等79个企业冠名订单班,培养了6100多名优秀人才。在这些订单班里,2010年9月与世界500强企业欧姆龙公司合作组建的订单班可以说是学院历史上校企融合力度最大、合作规格最高、影响最深、效果最好的订单培养典范。

欧姆龙集团公司创立于1933年,是全球知名的自动化控制及电子设备制造厂商,掌握着世界领先的传感与控制核心技术。公司业务遍及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员工25000余名,产品品种达几十万种,涉及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社会系统以及健康医疗设备等广泛领域。说到欧姆龙与陕西工院的缘分,还要追溯到2006年,那时候欧姆龙还只是该院的500家用人合作单位之一,后来,74名在上海欧姆龙工作的该院毕业生的优秀表现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评价,2010年7月,欧姆龙精密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建龙主动找到陕西工院商谈校企合作事宜。对于陕西工院来说,像欧姆龙这样拥有世界领先技术、先进管理理念、优秀企业文化和合作热情的企业,也正是学校可遇不可求的合作对象,企业优势资源与学校优势专业的强强联合,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一个更高的起点和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在双方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校企双方于当年9月15日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确定了“共育国际一流员工”的战略目标。两个月后,第一届“欧姆龙订单班”正式开班。

合作之际,正值欧姆龙公司在中国事业的大发展时期,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企业更加关注学生的成才成长。欧姆龙公司上下对订单班倾注了巨大的热情和高度的重视,他们深入参与了订单培养的全过程;精心筹划,先后安排90余位专家、技术人员来校讲学交流;每年捐助40万元订单班奖学金,捐资200万元共建了陕西工院-欧姆龙,积极安排任课教师赴上海、日本学习进修,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订单培养经验交流和研讨活动。学校对此次合作育人项目也极为重视,从选拔学生组建订单班、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组建校内外教学团队、提升教师实践能力、选派专人进行学生管理、开辟实训场所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大力投入,并取得明显成效。据陕西工院就业处处长孙小云介绍,目前,在欧姆龙各公司工作以及在校的订单班学生接近400人,有70余名毕业生成为公司技术骨干或管理精英,3人在日本进修,如今该公司又在学校选拔98名2013届的学生开展订单培养,陕西工院已经成为欧姆龙公司在国内最大的一线人才培育基地。

校企联动,七个“一流”出特色

通过两年的紧密合作、频繁交流和深入探讨,双方探索并实现了“校企联动,七个一流”的合作育人方式,圆满实现了“培育世界一流员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校企文化融合、打造学生就业品牌”的目标。

联手策划一流合作方案。按照产业升级对一流员工培养的要求,在校内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全套引入技术培训包、整体引进产业文化教育、人员互动、设立企业冠名奖学金等五个方面入手,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合作”育人。

联合制定一流培养计划。按照培养国际一流员工的总要求,重新制定了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现代企业员工现场工作要求,结合企业产品技术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引入国际质量认证、生产现场优化、欧姆龙员工培训包、产品技术培训包等,形成全新的订单培养计划;并按照计划重新设定课程,引入《生产计划》、《TPM管理》、《日语》等六门课程,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修改或删减。

共同打造一流教学团队。在教师团队建设上,学校下足了功夫。一方面选派本院优秀教师赴日本学习深造、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另一方面聘请了共计60余名企业管理专家、技术骨干等企业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来校授课,主讲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指导专业核心技能训练项目。

携手推行一流现场教学。依据企业要求,订单培养设置三个阶段,即一、二阶段培养专业能力、第三阶段运行培养计划,实现原培养计划和订单培养计划的合理衔接。融入职业素质培养,实施企业化授课方式。按照国际员工素质要求,校企合作组成教学团队,采用一体化方式,指导学员按“小组计划—共同讨论—团队工作—成果发布”的企业化工作路径实施教学。

协同实施一流双向管理。主要是,推行“双班主任制”和“企业文化进校园双向互动”。在学生管理上打破常规,实行双班主任机制:一方面,学院选派经验丰富、表现优秀的教师担任订单班日常管理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派遣高级管理干部常驻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用世界一流企业管理理念渗透到每个学生。在文化融通上,学校将企业文化纳入培养方案,定期开展具有欧姆龙公司特色的企业经理人讲座、忘年会、运动会、班旗班歌等系列活动。通过双向文化互动,使学员切身感受了企业人文关怀,增强了学生的企业归属感和使命感。

共建共享一流实训基地。学院与欧姆龙公司合作共建了全国高校最大的“欧姆龙”,把企业技术引进校园,深入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为订单班学员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由企业技术支持、捐赠设备,建成企业技术与文化推广基地,为师生提供了解产品与训练实用技术的真实场所。

合力构建一流评价体系。按照企业岗位任职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员招聘选拔、过程监控、技能考核、素质评价、奖学金发放、工作去向分配方案等订单培养的全过程,建立起一整套与国际质量体系、职业技能标准、员工素质要求、生产现场评价等相结合的订单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179名订单培养的毕业生,他们扎实的技能,良好的综合素质,突出的业绩赢得了欧姆龙公司的一致好评。欧姆龙(中国)公司董事长土居公司先生对2011届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各分公司用人单位也普遍反映该院欧姆龙班的毕业生忠诚度高、跳槽率低,专业技能突出,综合素质好。在欧姆龙学生品牌的辐射、驱动中,305名在校生与欧姆龙签订就业意向。这一成功的订单培养范例,中国教育报、陕西日报、西安电视台、日本京都报等媒体多次进行了宣传报道。

文化融合,校园培养“准企业员工”

陕西工院和欧姆龙公司在订单培养的过程中,坚持学校、企业文化的融合,帮助学生了解、熟悉、认同企业文化,积淀产业文化的素养,培养与岗位相适应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尽快实现由学生到职业人的顺利过渡。在校园氛围、技能训练、课堂教学等环节,多措并举、潜移默化,实现文化的熏陶与浸润。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蔡钊利在学院调研时,对这种独特高效的文化育人方式和学生尽早融入企业文化的培养理念给予充分肯定。

校园文化融合企业元素。陕西工院在学生教室、宿舍等学校活动场所,设置以108个大中型企业的质量理念、企业精神、营销战略、产品介绍等为内容的企业文化长廊,图文并茂地展示历届毕业的72名杰出校友创业事迹,以“会说话的墙壁”营造企业文化氛围。同时,举办“企业家讲坛”、“职业经理人讲座”文化交流平台,先后邀请60余名国企老总、外企白领、私企创业先锋做客校园,谈企业发展战略、叙创业之道、论企业质量理念、讲企业人才标准等,让学生在校园接受企业文化理念。尤其是欧姆龙(中国)公司总裁后藤龙之介、中国生产革新本部长陈建龙、欧姆龙(中国)公司高级顾问沈长庚,为师生做《欧姆龙事业现状与企业理念》、《拿什么去工作》、《对优秀人才的期望》、《当代大学生的理想、梦想和幻想——简析从学生娃到职业人的华丽转身》、《当代大学生的信念与追求——从“学生娃”到“职业人”》等数场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积淀企业文化的素养、接纳企业的精神内涵,从思想深处培育学生的企业认同感、增进服务企业发展的信心、激发学生创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人才培养契合企业精神。在课程设置上,针对订单班特别开设了《日语初级/高级》、《品质管理》、《生产过程改善》、《生产计划》、《设备维护与保养TPM》及《OMRON理念及产品知识培训》等6门课程,将现代企业的生产管理理念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实训实验、实践教学全过程融入企业的质量意识、效益观念、团队合作精神。在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陕西工院—欧姆龙传感与控制联合实训室”内,将欧姆龙的产品、制度等要素融入专业文化建设,使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环境中强化职业体验,感悟工业文明,接受产业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团队活动蕴藏文化关怀。订单班开设两年来,校企双方已经连续举办了两次“欧姆龙”订单班忘年会(新年联谊会),使学员感受了企业人文关怀,增强了学生的企业归属感,加深了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学校和企业还为订单班举行隆重的开班仪式、毕业典礼,表达对订单班的重视和鼓励。发放企业奖助学金,引导学生感恩企业、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欧姆龙企业高级顾问、特派订单班班主任沈长庚,把企业管理理念运用于班级管理和学生的自我管理,把尊重劳动、遵纪守法、诚信守时、团队合作及忠诚意识、服务理念、敬业精神传递给学生们。2011届毕业的张宁菲同学说,“公司和学校每个月都举办宣讲会、联谊会、体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我们就是个大家庭,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工作,我们是充实快乐的。”

三方共赢,助推学生成长成才

陕西工院与欧姆龙公司深度合作,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

两年的密切、深入合作,以订单班为纽带,学院成功地探索出了“校企联动,七个一流”的合作育人方式,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引进企业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共建实训基地,明显改善了学生的实习实训条件。引进企业特色文化,丰富学生的产业文化素养。同时,合作中打造了优秀教学团队、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引进了现代企业技术、促进了校企文化融合,人才培养水平与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其次,欧姆龙公司依托学院的优势教育资源。该公司在中国的12家企业在学院订单培养选拔了179名优秀员工。陕西工院已经成为该公司最大的稳定的一线人才培育基地、在校内建成了西北第一家产品展示中心和欧姆龙公司自动化产品西部地区重要的展示窗口。利用共建的省级实训基地,开展欧姆龙技术培训与认证,成为西部最具规模的技术推广中心。

一年的订单班学习生活,贴近岗位需求的教学内容,项目化的教学方式,仿真的实训环境,已经充实了他们的知识,强化了他们的技能,磨练了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具备了国际化的视野,获得飞速成长。

“订单班最大的特点就是培养了我们一种意识,TPM课程教会我们机器不光是用来操作使用的,还要有维护和保养意识。从班主任身上,我还学会了反省自己,以前出了问题我总是找别人的原因,现在更多的是反省自己”。2012届毕业生张科如此说。

回顾在订单班学习的收获时,曲红星同学说:“加入订单班前,我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加入后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因为有了目标,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谈到订单班的生活,张少武同学脱口而出的就是“充实”“快乐”四个字,他说,“订单班的课程安排紧密,小组讨论、团队协作的授课形式和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使同学之间学会了合作,增进了友谊,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上都是充实、快乐的”。

企业高级顾问沈长庚是欧姆常驻学校的代表,也是欧姆龙订单班的班主任之一。66岁的沈老师,知识渊博、阅历丰富、为人和善,深受同学们的敬佩和爱戴。别看他年逾花甲,和这些90后的孩子们的沟通起来毫无障碍,完全没有代沟。一句“我就把你们当做我年轻的时候”令订单班的张少武同学深受感动。他整日早出晚归,跟同学们同吃同住,点滴的付出诠释着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令同学们深受感染。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导向明确,企业参与程度深,能极大地调动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三方“共赢”。校企合作过程中,欧姆龙公司超前的战略视野、独特的教育理念、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严谨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办事风格以及对人才的渴求与重视,引发了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全方位思考。欧姆龙订单班的成功范例也给职业技术教育带来了些许反思的空间。

在总结欧姆龙订单培养工作时,陕西工院党委书记邓志辉感慨地说,“学院与欧姆龙公司的深度合作,探索形成了一个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通过欧姆龙订单培养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这一实践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今后,新蒲京官网将在其他专业领域继续推进这一发展模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培育出更多特色鲜明、企业欢迎、家长满意的高素质人才,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建设”。

以服务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为目标,陕西工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发展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阔。期许更多国际企业一流“准员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实现“中国制造”的复兴使命。(文/鸣琦 张勃 继红)

相关链接:http://sxdaily.joyhua.com:8088/shtml/sxrb/20120624/v6.shtml

(图/文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