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新一代青年人,明白华夏上下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底蕴与魅力,彰显出华夏青年对本土文化的自信,2023年暑假,新蒲京娱乐场官网3245“萤火探兴,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淳化县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全体成员来到了淳化县城南,临近211国道的淳化文博馆进行参观和学习。并在馆中开展“体验中华魅力,彰显文化自信”主题教育活动。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进入了淳化文博馆,通过文博馆驻馆工作人员的讲解,实践团成员对于淳化当地的历史及出土文物有深层次的了解。据了解,淳化为秦汉云阳县故地,位居渭水北沿沟壑丘陵区。境内群峰环抱,山水形胜,人杰地灵,风景独好。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就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周人开疆拓土,发展农耕,创造了群星璀璨的远古文明,秦立云阳县,建林光宫,启修直道,汉起甘泉宫,实乃京畿要地,“三辅名邑”。北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于云阳县金龟乡梨园镇(今淳化县城)置县,以太宗年号命名曰“淳化”县,潜延至今。
淳化县文博馆为地方历史综合性博物馆,地域文化特色明显,具有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兼而有之的文化特性。馆藏文物共计12类3000余件。等级文物254件,其中一级文物17件,二级文物20件,三级文物217件。
实践团队员来到文博馆正门前,出现在眼前的是从唐宣宗贞陵北门搬运来的六件石刻,一对石狮和两队石马。接着来到文博管内部,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入第一个展馆,这个展馆放置的是玉器,其中玉鱼是西周润镇西梁周墓出土的一件非常精美的玉制装饰品,紧接着来到下一个展馆,工作人员向实践团队员介绍了许多陶土制成的炊具如:绳纹三足瓮,素面三足陶盘等,还有许多土瓦,其中出出名的便是龟蛇雁纹瓦当和蟾蜍玉兔纹瓦当,这些都是来自于西汉时期。
图上为实践团全体成员在认真倾听驻馆工作人员对于龟蛇雁纹瓦当和蟾蜍玉兔纹瓦当的讲解
跟随工作人员的讲解实践团队员移步到铜器展馆,该展馆中存放着青铜制成的武器以及各式各样的铜镜和铜制炊具,工作人员向实践团队员们耐心的介绍了青铜武器比如铜钺、铜刀、铜镞等,铜镜中最精美以及价值意义的就是双鱼镜,其背后刻画了一个特别玄幻的故事,体现出了当时社会已经有人开始反对包办婚姻这个封建思想。
图上为工作人员在向实践团队员耐心讲解双鱼铜镜背后刻画的故事
紧接着实践团成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文博馆的镇馆之宝面前——西周兽面纹五耳鼎(民间称为:淳化大鼎),是至今国内考古发掘出土最大的西周圆鼎。此鼎通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重达226公斤。鼎身较直,下腹部略向外鼓。正对柱足的腹部铸有三个兽首屈舌鋬,不但实用,且富有装饰性,而且这座鼎并无铭文,四周明显有火烧过的痕迹,说明在当时,确实是一件实用器。
图上为实践团全体成员围观文博馆镇馆之宝——西周兽面纹五耳鼎
来到石刻展区,工作人员向实践团队员展示了北魏时期的千佛碑,上面雕刻的佛像一个个历经时间的洗礼仍旧能清晰的看出当时雕刻处出的图案,体现出古时候工匠的钻研精神和技艺的精湛,以及当时工匠的智慧。
图上为实践团队员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对于古代工匠的技艺有了深刻的了解
实践团队员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来到了出口的浮雕处,巨型浮雕上刻画了整个文博馆的珍贵藏品以及淳化其他的红色革命地如:爷台山、桃渠塬等。工作人员也向实践团成员大致讲解了爷台山和桃渠塬上发生的革命故事,并向实践团成员推荐了淳化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特殊含义的城市。
图上为实践团队员在文博馆出口浮雕处进行总结和感悟
这座文博馆既是淳化的缩影,也是华夏历史的缩影,体现出几千年前的劳动人民和工匠利用自己的智慧进行了创新和发明,更能表现出祖先们对于生活的凝练。
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人,应该了解华夏的历史,更应该明白华夏历史传承千年的不易,需要做到的就是不忘记历史的辉煌,也要明白华夏文化的魅力所在之处,在外也要彰显出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自信!
图上为实践团全体成员合影